近年来,滨海县关工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法治教育、科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方面积极开展工作,营造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滨海县关工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依托校园阵地,创新活动载体,关注留守儿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着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中,为未成年人补上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缺课,引导他们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滨海县关工委组织曾经在县委党史办公室工作过的老同志,收集整理发生在滨海境内的革命和建设的党史人物故事,先后编写了反映滨海实际的宣讲材料,培训了有宣讲能力的“五老”主要是老教师,组成宣讲团,分头深入校园和校外辅导站进行宣讲。镇、村(社区)和学校关工委,利用双休、节假日,分头组织中小学生走访曾经在滨海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听讲抗战故事;瞻仰“五卅”烈士顾正红纪念馆,凭吊县革命烈士陵园、八滩烈士陵园,让青少年了解在滨海曾经发生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故事,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立志长大后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新滨海作贡献。
针对社会普遍反映青少年道德缺失、责任缺失等问题,滨海县关工委开展了“成人”系列教育活动。在《滨海日报》开辟了《成人》系列教育专版,设有“道德讲座”、“美德模范”、“中华美德小故事”、“名人名言”、“道德与我同行”五个栏目,半月刊登一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表有关文章600多篇,反馈信息显示,点击收看人数达200多万人次。在滨海电视台开辟《成人》系列教育专题讲座,每半月一期,参加现场听讲的人数累计达16000多人次。“成人”教育活动已持续三年多,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不少家长感动地说,只有让孩子在成才之前成人,才能对国家、对家乡有所作为。
以社会治理为抓手,培养遵纪守法好青年
问题青少年和“五失”青少年,一直是困扰家庭和谐安宁的因素,有的还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为了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增强他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建设家乡做一名有用人才,滨海县关工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去,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
每两年,滨海县关工委以社区和村为单位,对全县问题青少年和“五失”青少年进行一次普查登记,摸清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以及家庭教育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照与县综治办、预防办一起研究制定的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零伤害社区(村)实施方案,抓好普法教育。青少年知法才能提高守法、依法维权的自觉性。滨海县关工委组建了普法宣讲团,由6名老政法组成,深入学校、社区(村)宣讲与青少年有关法律知识。平均每年23场,受教育青少年2.5万人次。中小学兼职法治副校长82人,平均每年为中小学生宣讲法律知识180多场,接受教育超过10万人次。三里小学关工委十多年来,坚持每逢双休假日,印一条有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条文,让学生带回家去,和父母一起学,由家长签字后,星期一带回学校交给老师,一学期二十多个双休日,就学了二十多条法律条文,取得了较好效果。滨海县关工委组建“五老”结对帮教小组96个,参与“五老”281人,与问题青少年结对帮教,经过过细的思想教育和解决实际困难,现已转好68人,转好率为69%。界牌镇青年陆某,从小偷小摸发展到盗窃犯罪,被判刑3年,刑满释放回来,因无职业,继续游手好闲,无事生非,村关工委主任董志秀主动找其谈话,考虑他家房屋破旧,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帮他翻盖了两间砖瓦房,又安排他当村保洁员。经过董志秀耐心引导,他开始学好,走正路,一边当保洁员,一边拜师学种特色蔬菜,建了温室大棚,年收入近5万元,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以就业创业为平台,助力农村青年脱贫致富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在外务工青年下岗返乡的增多,加之每年走出校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助力这批青年就业创业,关工委责无旁贷。滨海县关工委组织全县退休的老科技180人,建立起县、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其中:创办青年政治科技学校14所,每年组织城乡闲散青年参加实用技能培训,达2300多人次。县农村农业局关工委的家禽养殖老专家林悦伦,举办家禽养殖和疫病防治讲座10多场,全县400多名青年家禽养殖专业户受益。建立科技咨询站14个,一年来,接待咨询青年2800多人次。县农村农业局关工委组织退休的老兽医送科技下乡,先后深入到八巨、滨淮、五汛、獐沟等镇,走访青年养殖专业户,赠送有关养殖科技书5000多本,还现场指导青年养殖技术,深受青年欢迎。由滨海县关工委组建的三级科技网络老科技的指导和帮扶下,先后帮助农村青年建立新型经济合作组织22个,其中19个被树为青年创业示范基地,评选出青年创业之星13名。县农业产业园青年农民何峰,在县植保站关工委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熊忠楼的帮助下,经过几年努力,建成温室大棚30多个,种植各种蔬菜和豆类作物,去年年收入已经达6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以扶困助学为重点,为困难家庭青少年办实事
为了使扶困助学活动常态化,滨海县关工委主动与县慈善总会沟通,得到他们的同意,并报经县领导批准,正式成立了县慈善总会关心下一代分会,依法向社会募集助学资金。2017年7月,滨海县关工委通过媒体发出捐资助学倡议,得到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
据统计,目前志愿加入捐资助学的企业已达38家,每年捐资总额达到560多万元。滨海沿海工业园在滨海县关工委的协助下,于2007年成立了慈善基金会,首次捐赠爱心助学启动资金1000万元,每年划出30万元用于资助150名新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这一活动已持续9年,累计发放助学资金270万元,资助了1350名贫困大学生。普信药业公司每年捐资50万元,资助100名贫困学生,已连续捐赠5年。康达医院是一家民办医院,为了鼓励品学兼优、贫困家庭的学生克服困难,勤奋读书,每年拿出5万元对他们进行资助,这一活动已持续了12年。从2013年起,滨海农商银行每年春节前都要举办一次“情系贫困生,冬日送温暖”活动,发放助学资金30多万元,对120名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成立于2018年的银夏广场商圈民企关工委,积极组织青年员工开展捐资助学,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新网手机经营部张国新捐款5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荣获“全国先进工商户”称号。
滨海县关工委在助推脱贫攻坚中,还积极争取外援,加大关爱贫困学生的力度。滨海是省帮扶县,县关工委领导走访历任省委驻滨海帮扶工作队领导,向他们汇报全县贫困学生的状况,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从2017年以后,每年下发专项教育资金220多万,实施对贫困学生的帮助。每年把向《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推荐、申报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事项来抓。集中召开了各镇(区、园)、县直各单位和有关学校关工委主任联席会议,进行具体部署,明确专人到学校、农户家里走访,搜集资助对象。去年,向“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推荐31名,获批23人。每人获得助学金5000元。向南京高爱德基金会推荐贫困初中、小学8人,每人1340元,高中生1人,2680元。向《关心下一代周报》“冰凌花”奖学金推荐贫困中小学生42人,每人500元。
滨海县关工委广泛发动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打好扶贫助学的“组合拳”。2018年初,他们在深入社区、村走访调查中发现,全县有多名特困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小病久拖成大病,给家庭带来更大的困难和压力。滨海县关工委及时向县委汇报,建议对特困家庭儿童实行医疗免费服务。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纳入健康滨海建设,尽快落实到位。在县委分管领导牵头下,滨海县关工委与县卫计委、民政局一起,商定了特困儿童医疗免费服务实施方案,给他们发放“爱心医疗卡”,他们凭“卡”到医院治病、买药等,享受全额免费服务,直至年满18周岁。同年8月24日,在明达中学举行了首批657名特困儿童发放“爱心医疗卡”仪式,其中父母双亡的48人,单亲特困家庭和家庭子女重病609人。这事在全县引起积极反响,称赞滨海县关工委又为人民办了件大好事。2019年4月,滨海县关工委协同县教育局、县卫健委等单位和部门,开展了“光明行动校校行”活动,对全县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普遍进行“听一次健康讲座、看一部科教片、做一次眼病筛查、建一份健康档案、受一次眼疾诊疗”。截止年底,对全县幼儿园学生筛查了16467人,筛查出异常4712人,异常率27.7%;中小学生体验了115806人,异常62061人,异常率53.6%,建档率100%。投入260多万元,对患有眼疾青少年进行免费治疗。2020年4月,滨海县关工委联合县残联、卫健委、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等13个单位开展“残疾青少年服务家家到”活动,对全县18岁以下残疾儿童青少年进行一次“家家到”服务活动,为他们开展康复训练、矫形手术、辅助器具适配、送教上门、心理疏导服务,确保每名残疾少儿都能得到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