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访问滨海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信息内页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内页
接茬帮教失足青少年,力争个个成为“金不换”的“回头浪子”
点击数:2074     发表日期:2018-5-4

接茬帮教失足青少年,力争

个个成为“金不换”的“回头浪子”

滨海县界牌镇关工委

 

(一)

少年失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本人品行不端是内因,与家教不得法、受社会环境负面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对失足青少年,如何加强教育转化,使他们迷途知返,重做新人,防止“二进宫”,这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推进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失足青少年分散在村、居,一个镇只有一个派出所,司法干部也很少,他们难以把接茬帮教工作做到每一个人。关工委“五老”也分散在村、居,可以就地就近协助做一人一事的具体帮教工作,关工委发挥“五老”优势,配合主管部门做这方面工作,责无旁贷。近几年来,我们界牌镇关工委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强化教育,注重引导,拉手结对,扶上正途”的思路,扎实开展接茬帮教失足青少年的工作。首先做好三件事:第一件是调查摸底。通过到派出所和走访群众,全镇共排出失足服刑的青少年13名,放在社区矫正的犯罪青少年12名,除了失足者,还排出品行学业双差生18名,迷网青少年10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26名,留守儿童1252名,单亲儿童48名,孤儿7名,这么多弱势青少年中,有一些是处于犯罪边缘的问题青少年。第二件是建立组织。调查摸底后,镇关工委向镇党委、镇政府作了详细汇报,引起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镇里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镇关工委驻会主任具体负责,司法助理、派出所、共青团、中小学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责任,并决定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纳入年终稳定工作考核项目。第三件事是落实帮扶人员。对失足服刑青少年和社区矫正犯罪青少年,每人指定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者、一名老党员或老干部、一名在职村组干部,实行“3+1”的办法逐一进行帮扶。对处于犯罪边缘的问题青少年,在校学生,每人指定一名老师、一名老党员或老干部、一名优秀学生进行帮扶;在社会上的则指定一名村组干部、一名老党员或老干部、一名近亲属进行帮扶。全镇达到失足服刑、社区矫正和问题青少年帮扶工作全覆盖。

(二)

镇关工委坚持把教育青少年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首要的工作来抓,广泛深入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镇关工委以“五老”为骨干,组织了由471人组成的宣讲团队,深入校外教育辅导站、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每年清明节,镇、村关工委都协助学校,组织5000余名学生到华林玉龙烈士陵墓祭扫,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去年在庆祝建党96周年和建国68周年活动中,镇关工委组织8名威望高、能力强的老同志,到全镇各中小学及部分工厂、企业宣讲25场,受教育青少年达1.1万人次。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关工委以此为话题,举办了演讲会,老少共话梦之源、梦之路、梦之美、梦之行,为实现我的梦、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二是法治道德教育。中小学全部配备了一名兼职法治副校长,法治教育在学校达到了“三进入”(进入教学计划、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生活)。2017年,全镇各学校进行法治教育讲座8场,近6000名师生接受教育。陆集中学、界牌二小、淮南小学等校,经有关部门批准,请县看守所组织劳教人员到校现身说法,让学生受到了生动实际的法治教育,增强了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观念。

各学校还开展了“知荣辱,讲礼仪、争做文明学生”活动和“五心”(孝心、爱心、关心、信心、忠心)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运动会、唱红歌竞赛等活动,在校外参加由有关部门组织的“学雷锋”、“送温暖”、“希望工程”、“保护环境”等社会公益活动,把他们思想和精力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方向,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崇尚科学教育。相信封建迷信,相信歪门邪道,也是当前部分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镇关工委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同时,结合实际,对青少年进行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教育,揭露伪科学和封建迷信的危害,并组织“拒绝邪教”、“拒绝毒品”、“反对封建迷信”的签名活动,参加签名活动的有6000多名学生,使他们增强崇尚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文明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

对失足服刑和放在社区矫正的青少年,镇关工委带领结对关爱团队,采取一人一策,精准发力,做过细的教育转化工作。

一、帮思想转化,树改造信心,促进迷途知返

失足青少年误入歧途,都有他们自己的思想轨迹,一旦失足,便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不怕重新犯罪。因此,关工委老同志要沿着这个轨迹,因人施教,促其迷途知返。新巨村五组青年徐某,因盗窃罪被判刑二年,2009年,释放回家后,家里人对他十分冷漠,他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本来满怀信心准备重新做人的他,思想又开始消沉起来。村关工委主任苏锦生、村党支部副书记金厚明、老党员徐观浪、与他结成“三帮一”对子,轮流上门与他促膝谈心,开导他说:“你年纪还轻,又很聪明,过去走错路,现在回头还来得及,有什么解不开的难题,我们可以帮你。”小徐说:“我是个劳改释放犯,连家里人都看不起我,有什么出息?”苏锦生说:“就凭你这两句话,就是有出息的表现,因为你知道自己错了,内心感到羞愧。只要你挺直腰杆,改邪归正,保证有出息。”并且趁热打铁,引导他与左邻右舍的同龄人比就业、比成家、比人格,人家有正常职业固定收入,有妻儿家庭和美,有亲朋好友互相帮助,而自己呢?没生活来源光棍一条,走不到人前说不上话,这“三比”深深打动了他,点燃了他渴求新生活的希望。从此老金和他结成了“忘年交”,三天两头上门找他聊天,谈人生、谈理想。有一次,小徐家来了两位“客人”,金厚明知道了,主动登门看望,原来两人是小徐当年的“狱友”,来这里找小徐一起去外地“做生意”。金厚明发现这两个“狱友”谈话间的神气有点不对头,便以村“两委”的名义予以严肃批评,请他们离开本村。事后又与小徐进行几次长谈,要他拒绝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拉拢。小徐想买辆农用车,去无锡为建筑工地运砖瓦,苏锦生帮他买了农用车,还招来7、8个青年,组成车队与他一起干。他挣了钱,又染上赌瘾,苏锦生几次找他谈话,严肃指出赌博的危害,要他戒赌。如今小徐在无锡买了房,成了家,堂堂正正做人了。

二、帮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回归社会

失足青少年刑释、解教后,主要的心理障碍有三怕:一怕别人瞧不起;二怕别人揭老底;三怕处处受限制。他们对家庭、对邻里、对社会上的人,都持有怀疑态度和戒备心理。因此,镇、村关工委参与帮教的“五老”,不但主动接纳他们,还帮助排忧解难,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吉港村青年小吉,赌博成性,经常打架斗殴,曾被治安拘留过,虽经“五老”结对帮教,有了好转,但婚姻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常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村关工委主任吉兆雄了解他的思想后,耐心的教育他要走正道,诚实劳动,有固定收入,能养家,女孩子才愿嫁过来;同时通过亲友关系,四处八方为他物色、介绍对象,终于在2010年帮他成了家,第二年还生了个胖小子。因为有了温暖的家,他的责任感增强了,便把心思用到挣钱养家上来,不再东游西荡惹事生非了。许家圩村青年小卢,因与同行抢生意,将对方打伤致残,被判刑入狱。他入狱后,妻子要和他离婚,这对小卢打击非常大。村关工委主任彭彩华得知此事后,迅速登门做他妻子的思想工作,在彭彩华的多次劝解下,妻子打消了离婚的念头。彭彩华还主动陪他妻子,一起去劳改农场看望小卢,鼓励他好好改造,小卢深受感动,由于小卢劳动改造表现好,减刑提前释放。他出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到村关工委主任彭彩华家表示感谢。

三、帮圆梦致富,给生活出路,促进健康成长

失足青少年有的还在学校读书,有的刚刚步入社会,未来的道路还很长,镇、村关工委参加帮教的“五老”,千方百计为他们编织未来,让他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镇南村社区矫正青年张某,在家无所事事,整天闲逛,为防止他因经济窘迫“重操旧业”(偷窃),与他结对的村关工委三位老同志,每人主动借给他1万元,帮他买了农用车搞运输,两年多来,挣到了10多万元,这使他对幸福生活充满了信心,一心一意忙致富。吉港村刑释青年徐某,想在家搞养殖,村关工委主任吉兆雄帮他选了养猪和养鱼两个项目,猪粪养鱼,卖鱼养猪,请老科技给他作技术指导,挣到钱以后,他又贩运木材,如今已在界牌镇上砌了楼房,成了致富能手。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做帮教工作,我镇的失足青年(包括社区矫正青少年在内),除了服刑、在教的,人人都有正当的职业和收入,无一人重新犯罪“二进宫”。2009年以来,全镇已连续9年无青少年犯罪,实现了“三满意”,即:把失足青少年引上正道,家长亲友满意;保了一方平安,邻里社会满意;变危害社会的因素为经济建设力量,党和政府满意。2010年10月,界牌镇关工委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1月,中央综治委、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联合表彰界牌镇关工委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制保障制度创新事例”,是全国45家之一。已经取得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在新的一年,镇关工委要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和县关工委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奉献毕生余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江苏少年网      中国滨海   

主办单位: 滨海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电话:0515-82084510      传真:0515-82084510  

单位地址: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路公园东门老干部活动中心3楼        邮箱:4103608@163.com     邮编:22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