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弱济困显真情 社会责任勇担当
滨海沿海工业园
滨海沿海工业园创建于2002年,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家,其中上市公司15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2015年完成规上工业开票销售167.7亿元、规上工业入库税收9.0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8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78.75亿元,规上工业入库税收5.34亿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沿海工业园始终坚持“发展带动周边,成果惠及民生”的原则,积极开展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工作,并按照园区主导、多方参与的思路,依托慈善基金会这一平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谱写了一曲用爱心铺就学子成才的和谐之歌。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切实保障扶危济困助学工作成效。尽管近年园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我们始终清醒认识到,周边群众为园区发展奉献了很多,他们的生产状态不容乐观,生活并不富裕,仍然有部分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影响就学。为此,园区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把资助贫困学生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点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了扶贫助学协调工作会议制度,由园区主要领导牵头,社会事业、财政、工会、团委等部门及头罾社区负责人参与,同时联合新滩盐场、航运公司、东罾村、滨淮农场等周边单位,定期协商,统筹园区扶贫助学事宜。在这一制度的保障下,2007年园区成立了慈善基金会,基金会性质为非公募省级基金会,首期启动资金1000万元,并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安排专人专款负责资助救济工作,确保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园区从2008年起安排50万元作为学生资助工作办公经费,每年经费投入达10万元,各项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为扶贫助学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近两年,园区又扩大了大中专入学新生和优秀学生的比例,每年资助金额达50万元,同时发动园区企业及爱心企业家进行捐资助学,成为扶贫助学资金的重要来源。三是实行帮扶保障。建立了一对一、一帮一、一扶一的“三个一”结对帮扶助学机制,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实行专人包干责任,园区助学资助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目前,园区周边符合条件的大、中、小学生全部得到对口资助,2008年以来累计有1200名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得到了专人包干负责。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创造性做好扶危济困助学工作。依托慈善基金会这一平台,完善资金使用、发放等各项制度,做到专款专管、专款专用,为创造性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奠定了基础。一是完善资助制度。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园区建立健全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策制、贫困生建档及动态管理制、资助家庭民主评议制、资助结果公示制、助后跟踪教育制等制度,并出台了沿海工业园助学金发放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用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资助经费的有效使用。二是规范工作程序。园区合理确定并据实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规范贫困生认定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集体决定的原则,认真做好学生申请、组织调查、民主评议、园区公示等各环节的工作,严格把关,做到信息准确,档案齐全,标准统一,操作透明,程序规范,评定公开,确保了评定结果的公平与公正。三是丰富资助形式。围绕贫困救助这一主题,在救助贫困学生的基础上,园区又创新了救助形式,形成了以奖助学金为主体,以助学贷款、伙食补贴、重大疾病补助等为辅助,以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混合式资助体系。同时,园区不断挖掘助学渠道,努力争取社会资助,并获得相关基金、企业的支持。
三、创新方式,多方参与,全力构建扶危济困助学长效机制。扶弱济困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同样不是短时间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不断创新,实施了扶危济困助学的“三个结合”:一是园区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在不断巩固和加大园区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拓宽扶贫助学的范围,积极鼓励社会和个人广泛参与。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园区班子成员中每年从个人收入中拿出3000元以上结对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动员企业实行冠名或专项资助。如,普信公司连续7年发放“迪赛诺·普信”助学金,年投入资金50万元;东港公司每年也投入一定资金资助贫困和品学兼优学生。二是资助学生就学与帮助家庭脱贫相结合。造成贫困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家庭。为帮助农村贫困生家庭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园区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如积极推进拆迁安置工程,将头罾社区居民安置到配套更全、条件更好、发展更有潜力的兴罾新城;园区还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吸纳园区周边富余劳动力到企业上班,并对其免费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同时,园区实施了养老补贴、免费大病统筹、节假日救助等一系列资助活动,全力改善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助学”与“育人”相结合。我们在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始终把促进贫困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们在滨海县内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倡导教师在对其他学生一视同仁的基础上,更多地关心贫困学生的心理、学习状况,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针对一些因家庭经济原因厌学的学生,积极协调学校采用教师对贫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用爱心和耐心呵护、感化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学校和社会的温暖,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其中特别突出对“成才”和“感恩”两个主题的教育,大力表彰和宣传自立自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引导他们克服困难、立志成才、回报社会。